数学科学分论坛

发布时间:2023-12-11动态浏览次数:2097

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数学科学分论坛由数学科学学院主办

Sub-Forum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is hosted by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分论坛举办信息 

      分论坛将于2024年1月5日举行,设线上线下双会场。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讨会和人才洽谈会等形式,围绕国际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汇聚全球英才。


     数学科学学院网站:https://math.fudan.edu.cn/

     请于2023年12月22日前发送简历至邮箱:zp_math@fudan.edu.cn,学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后,于2023年12月29日前通过邮件向审核通过人员发送正式邀请函。



数学科学学院简介

1905年复旦公学初创时期,开设数学类课程。1917年,复旦公学扩充为大学后,设有数学系(辅系)。1943年,复旦大学设立数理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正式建立数学系,由原复旦大学数理系数学组,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校数学系合并组成。1956年,苏步青教授创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室,后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数学研究所,1958年更名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2005年1月,数学系与数学研究所合并成立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2年,上海数学中心揭牌;2018年,上海数学中心筹建工作通过专家验收,进入正式运行。

数学科学学院设有数学系、应用数学系、金融数学与控制科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精算系、数学研究所等五系一所。依托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先后成立了上海应用数学咨询开发中心、教育部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友邦-复旦精算中心、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数学金融研究所、上海市现代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上海·复旦大学)、复旦-华为应用数学创新实验室、高性能EDA算法校企联合实验室等数学研究平台。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988年,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复旦大学数学学科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在前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均名列第二,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科,并于第五轮续获佳绩。2015年,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现为上海市I类高峰建设学科。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在全国最早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5、2010、2015、2020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两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教授65人;拥有中科院院士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8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 人,教育部各类人才计划15人,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50余人。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基础数学的若干重要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在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方面均有重要突破。谷超豪教授获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大潜教授获2015年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苏步青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2项,其中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0项;何梁何利奖6项;上海市科技功臣2人;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科学探索奖、阿里巴巴青橙奖等多项重要奖项。教育部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重点实验室在2015年、2020年评估中获评优秀。多位教师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和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上做邀请报告,多位教师在国际公认的顶尖数学杂志上发表高质量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项,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1项,“111”引智计划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上海市重大专项计划2项,上海市高峰学科创新团队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10余项。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学院坚持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并重,全方位谋划基础研究领域数学人才培养,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打造“探究式、实践式、项目式”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与现代教材建设,打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通道,接轨国际化培养路径,不断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引导、扶持、提升、输送的全链条,坚持走基础研究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优秀学者,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全国各行业中的杰出人才。谷超豪教授获评上海市教育功臣,入选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李大潜教授获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杰出教学奖”,陈纪修教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数学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无学分讨论班”获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十周年典型案例,雷震教授获优秀导师奖;“本科数学荣誉课程体系建设”荣获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荣誉奖项 - 创新案例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编著教材80余部。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1993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两个本科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优秀教学团队。高等代数、数学分析A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高等代数入选首批上海市示范性本科课堂,现代概率论基础课程先后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和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学科是教育部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数学英才班计划、强基计划、卓博计划等完备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入选数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19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以数学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为宗旨,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在数学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1983年全国首批 18 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4位是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培养的。在历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该评选自1999年开始,至2013年以后不再开展),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有10篇入选(另有6 篇获提名奖),名列全国高校同类院系前列。学科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数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将对外交流与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紧密结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深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国际合作,持续扩大学科开放程度。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北大学、韩国KAIST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交换项目,不断提升师生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频率、数量及质量。学院积极主办或承办重要国际会议,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把学术追求与现实关切紧密结合,运用研究成果提出更多有战略性、创新性的决策咨询成果,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咨政研究成果。学院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方向,开展应用牵引的基础理论研究,全力支持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学院与十余个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合作,取得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丰硕成果。